随着实体产业数字化水平提升,帮助现场人员提升操作效率的工具逐渐走向多样化,其中 AR 眼镜成为不少企业关注的重点。那么,AR 是什么眼镜?它与传统眼镜或消费级智能眼镜有什么不同?为什么会成为工业场景的重要工具?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说明。
一、AR眼镜的基本概念
AR 眼镜(Augmented Reality Glasses)是一类能够将数字信息叠加到现实视野中的可穿戴设备。
通过光学显示、传感器和算法,将虚拟内容与真实世界同步呈现,使佩戴者能在保持双手作业的同时查看任务信息。
其核心特征包括:
叠加信息:指令、图纸、流程等信息出现在用户视线内,提高可视化效率。
实时交互:通过手势、语音或按钮进行操作,保持现场工作的连续性。
数据连接:可接入业务系统,实现远程协作、巡检记录、任务确认等。
二、AR眼镜的主要构成
B 端 AR 眼镜一般具备以下模块,用于满足高频使用和专业场景的需求:
1. 光学显示系统
用于呈现叠加内容,主流方案包括光波导、光学反射结构等。
企业级眼镜更关注视场、亮度和户外可读性,以适应生产环境。
2. 传感器组合
常见包含摄像头、IMU、深度感知、定位模块等,用于采集现场画面与动作轨迹,支撑巡检记录和远程指导。
3. 通信模块
支持 Wi-Fi、蓝牙、部分型号支持 5G,可实现实时视频传输或连接后台系统。
4. 耐用化设计
为了更好适应企业使用环境,通常会具备防尘、防泼溅、抗跌落等能力,使设备在户外、机房或车间中的使用更稳定。
三、AR眼镜适用于哪些行业?
AR 眼镜的价值在于提升现场作业效率,适合高频操作、需要保持双手工作的岗位。常见行业包括:
1. 能源与电力
现场巡检、设备点检、故障排查等任务可通过叠加流程步骤与远程支持实现降本增效。
2. 制造与工程
装配流程、品质检测以及售后维护等环节,可利用 AR 眼镜实现标准化作业。
3. 汽车与供应链场景
用于物流分拣、仓储管理、车辆维保等细致化操作场景。
4. 新能源行业
风电、氢能等场景需要跨区域协同,AR眼镜可实现远程专家实时指导。
四、AR眼镜对企业的实际价值
B 端使用中,其价值通常体现在以下维度:
提升作业准确率:信息直接出现在视野中,使步骤执行更清晰。
减少人工成本:远程指导减少专家到场频次。
规范流程管理:记录巡检数据、拍摄作业画面,为质量管理提供依据。
支持培训与知识管理:现场操作可实时录制并沉淀到知识库。
这些优势使 AR 眼镜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之一。
五、企业选择 AR 眼镜时关注的因素
针对企业采购要求,常见的评估要点包括:
与业务系统的兼容性
设备的稳定性与环境适应性
易用性与佩戴舒适度
光学显示效果
远程协作能力
后台系统能力(如内容管理、数据记录等)
不同企业侧重点不同,因此实际选择需结合自身场景。
六、行业方案示例:龙影AR
在工业、能源、制造等专业场景中,龙影AR提供了面向远程协作、智能巡检和现场培训的整体方案,并可适配企业现有系统,帮助实现标准化作业与数字化管理。
其软硬件体系面向多行业应用,可支持多终端接入,并为企业提供可持续的技术服务。